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亚裔美国人如何养老?语言文化都成障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亚裔美国人如何养老?语言文化都成障碍
Jan 16th 2014, 00:10, by TANZINA VEGA

宾夕法尼亚州索德顿——在吕凤(Phuong Lu)家起居室的红色皮沙发上,摆着一个单人枕头和用布条绑着的两块厚毯子。吕凤今年81岁的母亲阮盈(Doanh Nguyen)收拾好行李是为了离开这里,她这样打算已经很久了。吕凤说,"她已经准备好回越南了。"

但阮盈走不了。为了防止她走到什么地方,门都从里面锁上了。她无法走出在费城郊区的家,到门外的雪地上,老人哪儿也不能去,更回不了祖国越南。

阮盈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病情的加重,现年61岁的美甲师吕凤已经在两年前放弃了工作,全职照顾母亲。吕凤说,在越南,如果一对夫妇有孩子,孩子就必须待在家里照顾父母。她说,老人"不想去养老院",住养老院的话"脑子会有毛病"。现在家庭的开销都由吕凤当建筑工人的丈夫承担。

美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也日益多元化,对许多亚裔美国人而言,赡养老人产生了沉重的问题,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亚裔美国人及太平洋岛民中,75岁以上女性的自杀率是其他族群同龄女性的两倍。2012年,65岁以上的亚裔美国人中有12.3%处于贫困中,对于65岁以上的全体美国人而言,这一比例为9.1%。居住在美国的1730万亚裔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三是在美国以外出生的,这一人群面临的问题最为棘手。

随着亚裔美国人老龄人口的激增,语言障碍,以及注重老少同堂、赡养老人的文化习俗让这个问题显得更为复杂。美国卫生与公众福利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epartment)下属机构老龄化管理局(Administration on Aging)预测,年龄超过65岁的亚裔、夏威夷裔和太平洋岛民人数,到2020年将增至250万,到2050将增至760万,这一数字在2000年尚不足100万。

并非只有亚裔美国人会努力亲自照顾年迈的亲人。许多西语裔家庭也都笃信"家庭价值观"(familialismo),认为家人应当相互扶助。但是尽管有这些文化上的预期,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拉丁裔人口进入了养老院,而专门服务拉丁裔的长期护理机构也越来越紧俏。此外,举例来说,找到会讲西班牙语的家庭护工或养老院主管,通常也比寻找会讲高棉语的护理人员容易得多。

研究人口结构变迁的冯占联是RTI国际研究所(RTI International)的高级研究分析师。他说,尊敬长者的孝道是植根于儒家哲学的一种观念,这在亚裔美国人对赡养老人的文化预期中占有很大地位。

"这种年轻一代有一种照顾父母的文化义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文化中,"冯占联说。"人们都预期孩子们该照料需要关怀的年迈父母。这是传统。"然而他也说,由于地理上相隔甚远,或者夫妇都需要工作的家庭越来越多,这种传统正在慢慢受到侵蚀。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亚洲,都在发生这样的转变。冯占联说,人口老龄化已经迫使中国的一些社区建立养老院,以及照顾起居的养老设施,这种机构在数年前还难得一见。在美国,针对亚裔美国人的退休人员服务设施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美国的医护机构也必须要面对一些文化上的敏感问题,对老人能否直呼其名,该不该对或许曾当过难民的老人,询问关于战争创伤的问题。全美亚太裔耆老中心(National Asian Pacific Center on Aging)东北地区协调人张昆(Kun Chang)指出,语言障碍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不会讲英语,要靠子女的帮助才能应付养老体系的亚裔美国人而言。

张昆表示,老年亚裔美国人中有限的英语水平是"第一大问题"。"我们能用语言服务从文化上应对这个问题吗?"他问道。"如果不能与人沟通,怎么能取得更深入的信息?"

对吕凤来说,把她的母亲送进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的老人院里,目前是不能考虑的。不过,通过宾州亚裔老人服务中心(Penn Asian Senior Services,简称Passi)提供的项目,她正在学习该怎样在家照料母亲。尽管吕凤表面看来很乐观,但照料老人的重担仍然显而易见。

"我不工作,可是我总是很累,"她说。"有时候都快把我逼疯了。"

吕凤和其他许多人面对的挑战突显出,亚裔美国人亟需熟稔文化的人士提供照料老人的服务,Passi的创始人和执行总监崔任慈(Im Ja Choi,音译)表示。这家机构为会讲韩语、普通话和越南语的家庭护工提供培训课程。

崔任慈在自己的母亲罹患胃癌后创办了这家机构。"她生病后,我不能直接把她送到养老院去,"崔任慈说。"那也不符合我的文化。"她还说:"那是亚裔美国人要承受的痛苦。他们得去工作,孩子们也得上学,就只能让父母自己待在家里。要是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老人就会很寂寞。"

亚裔美国人需要一些能让他们在家照料亲人的服务,老人在家里可以讲自己的语言,吃熟悉的食物。这种需求对崔任慈的机构也产生了影响。这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中心规模正在扩大,将移至一所有两栋楼,面积29300平方英尺(约合2700平方米)的设施。该中心将在那里为包括柬埔寨人、中国人、韩国人在内的许多亚裔族群,提供民族饮食、社区中心、心理咨询、护理人员培训等项目。崔任慈说,这个中心也会服务非亚裔客户,该机构的护工也为其他种族和民族的患者提供过服务。

"我之所以大力推动在家照顾年长者,是因为我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说。"所有人都预料她活不过两个月了,可是在我的照顾下,她活了八年。"

今年68岁的彭科(Pheng Kho)是1981年从柬埔寨来到美国的,一同来到美国的还有他的妻子、母亲和两个孩子。彭科的母亲温奥(Oun Oy)今年已经90岁了。2012年,温奥患了中风,于是许多日常活动都没办法自己做。"她出院回家后,不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彭科说。"像自己做饭这种事,她根本做不来。"

他和妻子曾尝试独自照顾温奥,但很快就意识到,尽管他们不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他们的确需要帮助。彭科谈到养老院时说,"她不想去那里。她一进急救室就想回家了。"2012年夏天,这家人联络了崔任慈的机构,于是他们现在有了一名柬埔寨护工,每周家访两次。

全美亚太裔耆老中心的张昆说,随着亚裔美国人老龄人口的增多,他预期会有更多社区团体和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老人护理服务。他说,主流的长期护理提供者才刚刚开始认识到服务亚裔老人时的挑战。

"他们没有想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们必须要用一种很不同的方式思考,才能应对这个问题,"张昆说。"他们必须聘请更多双语职员来设计这些服务,这是种文化转变。"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