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那些救人的事,其实都是在救自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那些救人的事,其实都是在救自己
Sep 12th 2013, 00:04, by 吴岳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作为医生,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挽救生命本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但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医疗费用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身为年轻的住院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济承受能力也是我们和患者商讨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每当遇到患者家庭因为经济原因选择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案,甚至放弃治疗时,虽于心不忍,却无能为力。久而久之,竟也习以为常,不再那么难过,毕竟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夜深人静时,还是会扪心自问,面对患者,我们究竟能做多少?

前些日子我的同学又收治了这样一位患者,一个来自河北张家口的24岁农村姑娘,她叫建秀,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侵犯血液系统导致重度贫血而晕倒,不幸脾脏摔破,不得不手术切除保住性命,却因为血小板极低,伤口流血不止,无法愈合。姑娘的亲生父亲两年前因胃癌医治无效去世,当时家里已经欠下不少外债,她自己的病情又反复无常,几次险些丢了性命,这次又到了生死的边缘,家里实在无力维持,竟要放弃。她本人是渴望继续活下去的,我的同学以及同组医生们也都觉得特别可惜,因为这个患者经过适当治疗是有机会恢复的。但是患者家里心意已决,强烈要求出院,回家的车都已经找好,停在医院门口了。

一般情况下,尽管医生可以用非常强烈的语气提出建议、反复解释,但是最终决定还是要由患者和家属自己做。这次我的同学却冒着被投诉的风险拦下了家属,并且迅速联系到我。我认识一些做人道救援、公益救助的朋友,听说此事后立刻联系其中一位赶到医院,共同和家属协商,希望挽救这一条年轻的生命。

患者的家属们虽然做出了放弃的决定,但终究是不舍得!尤其是患者的母亲,怎么可能真的忍心放手自己年轻的女儿?经过我们医生的反复交代,再加上朋友介绍了一些他之前参与过的公益救助的成功经验,家里终于决定继续治疗。能够争取到患者家庭的支持,已经是巨大的胜利!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进行了。

医生帮助患者筹集治疗费用,乍听起来很感人,但是在医疗行业内部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这背后可能招来的争议和麻烦。社会的每一笔捐款、病患的每一笔治疗费用明细都要公开,这需要花费许多额外的精力;而我们身兼募捐筹集人和病人主治医生双重身份,更需要确保对捐款人和患者双方的利益做周全的考虑,稍有差池可能就会遭到外界质疑。和同学在与上级医师交流的过程中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反复考量后仍然想要帮助建秀。在医院这几年见过不少放弃治疗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病情偏晚,就算全力治疗,生存质量也不会太好,或者干脆就是全靠机器和药物维持活着状态的,这种情况,家属决定放手,虽不情愿,也是可以理解,甚至是给患者的一种解脱。但是这个姑娘不一样,首先她很年轻,才24岁,和我们这些基层住院医基本同龄,这本来就让我们有天然的亲近感;其次这不是无可救药的绝症,虽然她目前病情凶险,但是如果治疗及时,控制住出血和感染,恢复起来完全没问题,而过了这一关,之后的维持并不费力;再者,治疗所需费用并非天价,前期抢救生命的治疗如果顺利五万元足矣,后续促进伤口愈合和狼疮恢复也只需两三万,出院后病情控制并不需要太多资金,靠姑娘自己打工也能应付,总共算下来只需不到十万就可以救活一个年轻的姑娘,比起白血病、骨肿瘤、肝移植这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治疗费用来说真的不算多。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方面,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做,值得做,所以才会努力争取,拼尽全力。

或许我们几个年轻医生这股单纯的热情真的感动到大家,救助行动的进展特别顺利,开具家庭收入证明、父亲病逝证明,新浪微公益平台的申请、核实、认领、开通,两天之内完成。捐助款项的到位速度更是快得超乎想象,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就收到五万多元,这就已经足够支付患者当前的费用了,另外还有一万多等待随时补充。而帮助我联系公益组织的朋友想得更远,不仅考虑到通过微公益平台募集多笔小额捐款以解决病人的医疗费,甚至联系到爱心企业,承诺患者病情恢复、可以工作以后,提供一份压力较小且收入稳定的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在这些帮助转发和捐款的朋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医疗领域的前辈,除了转发和捐助,也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建议。所有这些,无论关注、转发、捐款或建议,都是宝贵的认可和鼓励,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有意义,也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目前所得款项已经可以维持收支平衡,还有后备资金可以补充,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好转起来,恢复出院指日可待。身边很多朋友说,这次我是真的做了件"救人一命"的事,其他病患不在我这里治疗还可以找其他医生,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如果我们当时不那么坚持,可能真的就没了。我们这些人见惯了生死,感情上都有些冷漠,整天治病救人当工作,也很少再回味救治成功的成就感。可这次不一样,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真正投入心血的救助。当我把救人当作毕生事业来做的时候,我会感到离不开它,不是因为这件事在别人看来有多么崇高伟大,而是因为这件事定义了我的生活状态,赋予我存在的意义。如果这辈子没有做这一行,我或许都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当我救人时,其实是救人这件事救了我自己。

这次公益救助行动还算圆满,进展迅速,捐款充足,也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种种磨难,不得不说,我们真的很幸运,这个患者也很幸运。但医疗作为关乎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大事,不能靠患者运气好遇到好医生,更不能指望每个医生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病人的生活和经济问题操劳。这个患者因为属于农村户口,但是常年在外地打工,所以无论是新农合还是城镇职工医保都没有参保。但她绝不是个例,在为这个患者协调救助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情况类似患者找到我,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些人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医保、新农合,更不知道如何参保,直到一场大病一场需要住院才发现完全没有保障。我国现有的社保、医保体系还很不完善,公益救助所能帮助的人毕竟是少数,建立健全能够真正惠及全民的社保、医保体系才是根本。

吴岳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目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外科住院医师培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