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印度“焚书”点燃了自由派的怒火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印度"焚书"点燃了自由派的怒火
Mar 11th 2014, 23:30, by 温迪·多尼格

芝加哥——上个月,一位名叫蒂纳纳特·巴特拉(Dinanath Batra)的印度教徒及退休教师对我和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印度分社提起诉讼,导致出版社放弃在印度出版我的书《印度教徒:一段别样的历史》(The Hindus: An Alternative History)。法院裁决,这本书违反了印度的渎神法,根据该法律,冒犯信教者的感情是一种犯罪。

几个小时之内,我就收到了数百封电子邮件,它们来自我的同事、学生、读者、高中同学,甚至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这些发自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电邮对我遭此厄运表示了同情。虽然我心怀感激,但这种同情却是多余的:当时我正兴高采烈。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就把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投入到对印度教和印度社会的阐释中,早已习惯了别人对我的著述的非难和中伤,也习惯了少数印度教徒的狭隘心胸。

他们的声音淹没了印度社会中更普遍存在、更具自由精神的群体。这让我想起了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诗句:"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但这一次,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情况:突然之间,优秀的人迸发出强烈的热情。我的出版商对原告的要求做出让步,同意停止发行该书,并将余下的库存化为纸浆——沉睡的印度自由派意识,被言论自由遭受的这一记沉重打击唤醒了。

我觉得,"化为纸浆"这个词的丑陋含义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唤起了大家对《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和德国上世纪30年代焚书运动的记忆。由于猛烈的审查浪潮逼迫其他书籍、电影、绘画和雕塑作品退出人们的视线,这样的怒火已经被压制了很多年。

我的案子只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这部分是因为它正好处在这样一个时刻:很多印度人已经开始感到惊恐,因为5月举行的大选可能会把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推上台,而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是一个极右翼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

如果巴特拉的目的是防止人们阅读这本书,他的做法肯定事与愿违:在印度,一本《印度教徒》也没有遭到销毁(出版商的库存只有几本,已经上架的书很快就销售一空),而且该书的电子版还在自由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禁止一本书是不可能的,这本书在亚马逊的销售排名榜上一直高居前十。当年,"禁书"的标签是一个卖点。

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已经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印度渎神法带来的更广泛的问题。我的案件帮助突显了,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Hindutva-vadis,宣扬"印度教性"的人)当前在印度的政治辩论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在这个案件中,反对该书的两个理由暴露了"印度教性"的一些心态。首先,他们称"此书是以基督教传教士的热情写成"。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觉得这实在搞笑,因为我是在纽约大颈区的一个犹太家庭长大的。

但是,当我愚蠢地决定澄清这件事的时候,我受到了反犹太言论的恶毒攻击。"嘿,"我写信给一名原告说,"我是犹太人。"一个人在写给我的信里说:"嗨,最近我看了你写的关于印度教徒的书。你想用这本书羞辱我们。我对犹太人了解不多,但从你的书来看,我觉得犹太人很邪恶。所以,希特勒杀光所有德国犹太人的做法可能未必是错的。再见。"

你很难跟一个这样开口说话的人进行关于宗教的探讨。我还不如被当成基督徒传教士呢。

这种对我宗教信仰的错误表述,有极大的讽刺性,因为基督教传教士其实就是造成问题的一个原因。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新教对印度教的多神论、性爱主题雕塑、低俗的神话,以及对印度教自身诸神的热情嘲讽颇为不屑,称它为肮脏的异教。他们更愿意接受由一小群高种姓男性精英所创作并延续的文字作品,而认为那些由妇女和低种姓群体不断丰富和赋予活力的口述及民间文学是不值一提的。而我的书称颂的是后一种,贯穿着印度历史的"别样"印度教。

许多曾与英国人有亲密工作关系的印度教徒感到了来自他们主人的歧视。在19世纪这些印度教徒提升了印度教的其他一些方面——哲学体系、冥想的传统,使它们更符合欧洲人的品味,将它们纳入了一种新的、净化的印度教,通常被称为"恒法"(Sanatana Dharma)——永恒之法。

这就是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所捍卫的印度教。与此同时,他们拒绝承认基督教传教士所憎恨,而我记述并热爱的那种多元、开放、富有无穷想象力,又常常充满嘲讽的印度教。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也是那些攻击印度教的人,而我是在为了捍卫印度教而和他们作战。

维多利亚时代的影响也解释了为什么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对性有如此强烈的厌恶。(与之相关的,印度最近通过了一项将同性恋定义为刑事犯罪的法律。)而针对我的起诉称,我"对印度教经典的关注着重于性"。为了给自己辩护,我可以告诉你,印度教中有许多性的元素,而因此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中就有许多的"清教主义"元素:有狮子的地方就有胡狼。对那些在殖民者蔑视的压力下不曾屈服的印度教徒来说,那些将神想象为情人的诗歌,和那些精美的女神像一样,都是他们宗教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我必须为巴特拉代我所做出的虚假广告而道歉,他说我的书"污秽而肮脏"。想要寻找这样的章节而买了我的书的读者,恐怕一定会失望。《印度教徒》与性无关,它与宗教有关,这远比性要更引人入胜。

温迪·多尼格(Wendy Doniger)是芝加哥大学的宗教历史学教授,《印度教徒:一段别样的历史》一书的作者。
翻译:土土、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