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故乡的病与有毒的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故乡的病与有毒的河
Apr 9th 2014, 00:08, by 盛可以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益阳兰溪河边的槐花堤村。最近几年回去,总有熟识的人死去,有的还很年轻,不过三四十岁,都是死于癌症。去年春节,又有两人死亡,还有几人卧病在床,朝不保夕。 

我心里觉得蹊跷,临回北京时,委托父亲做一次调查,统计近几年村里的死亡人数,死亡原因以及死者年龄。父亲和两位花甲老人历时半月,挨家挨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骇人:我们村1000多人,近10年里共有癌症患者86例,死亡65例,其他已是晚期,其中患消化系统癌的占多数。另外,近10年村里血吸虫病患者261例,死亡两例。这个结果让我深为震憾。 

兰溪两岸尽是工厂,有矿石加工厂,也有化工厂。多年来,工业废水及禽畜养殖污物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兰溪。我得知,兰溪的情况在中国绝非罕见。

中国已经有了200多个癌症村,都是像我老家这样被工厂污染,癌症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小村镇。(有研究者说癌症村可能超过400个)去年,环保部首次承认了"癌症村"问题的存在,但对我父母的乡邻和中国千百万同样命运的人来说,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安慰。

中国50%以上的河流已经消失,现存的河流也很少有不被污染的。根据环保部统计,约2.8亿中国人的饮用水不安全。全国近一半的河流,不适合人类接触。

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飙升了80%。有人做过统计,近年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大幅上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农村人口比城市居民更易患肠胃系统癌症,或许就与水质污染有关。官方媒体曾援引一份政府调查称,全国1.1亿人居住在距离污染风险区不到1公里的范围内。

我离开家乡多年,极少回去,一般在春节回探亲,作短暂逗留,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少。但故乡是我的文学发源地,于我是一座矿藏,向我提供源源不断地生活与创作灵感。曾经澄澈甘甜的兰溪水多次出现在我的作品里。

人们曾在兰溪洗澡、游泳,河边捣衣,河水煮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两岸赛灯。兰溪河边那些卑微的生灵,有着属于自己的悲壮与欢欣,过去,无论此地如何贫穷,人总是健康的,河流是清澈甜美的,日子总过得下去。

从前,乡下很多湖泊池塘,夏天铺满荷叶,村子泡在荷花香里,风抖动蝉声,一切都懒洋洋的。那时候,池塘的水清澈见底,看得见鱼虾游动。渴了,随便捧口水喝,太阳晒,摘片荷叶顶着,采莲蓬,摘菱角,塞满书包,一路吃回家。

现在,这些都没有了。村里已无一片荷叶,一根菱藤,池塘变成宅基或农田,房子在臭水沟边毫无顾忌地生长。到处是垃圾,粪水横流,池塘在消失,或者缩小,屯着一窝黑水,苍蝇飞舞。有一次全村的猪发瘟,死猪几千,兰溪河水面全是白花花的尸体。

兰溪河多年前被截流。这一段河道上,工厂每天排放成吨未经处理的废水,数百家养殖场和鱼塘的养殖污物也被直接排入河中。

在持续野蛮的糟塌下,兰溪河不堪重负,瘫痪、失语,黯然神伤,成为一条死水毒河,人们尽量避免与它接触。

河水如今已不适合捕鱼、灌溉或者游泳。一个村民不得已下了河,浑身长起发痒的红颗粒。

河水不能饮用,人们开始打井。让人绝望的是,井水氨氮、铁、锰、锌均严重超标,同样不能饮用,但是人们已饮用多年,村民明知井水超标,也只能一边喝着毒水,一边等着政府的帮助。个别家庭条件稍好的,开始喝城里的矿泉水,听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进城赚钱,对河流命运日渐淡漠,村里的力量衰老,呼声微弱,幼小一代的未来,岌岌可危。

我写了一篇微博,希望家乡癌症村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微博被广为转发。一些媒体人看了我微博,去我家乡采访调查,有关部门也曾安排医务人员进村查血吸虫,事情尚无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村里却有人开始反对公开癌症村这个事实,理由是自己的儿子会因此娶不到媳妇,女儿嫁不了人。 而失去亲人的村民,向记者哭诉,他们巴望政府派人来,了解他们的困境与悲伤。现在,村民还在盼望情况能有所改观。

故乡的病与河流的死亡令人悲痛。

在这种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到处被GDP撑得虚胖,油光满面,到处焕发现代社会肤浅浮躁的新光彩。在这光彩的后面,中产阶级移民,权贵将妻儿安顿在自由与健康的国家,自己喝特供水,吃特供食品,利欲熏心的商人,还在榨取贫瘠土地上最后一滴纯净水。普通民众集体昏睡。 人们已经站在悬崖边,还要掘自己脚下的土。

去年故乡之行回来,我开始画画,画我记忆中美丽的河流与村庄,河流死了,我希望我的画,就是它的天堂。但是,那些失去纯净水源的人们,他们的天堂在哪里?

盛可以2012年以英文出版小说《北方女孩》(Northern Girls),并著有《死亡赋格》(Death Fugue)和《燃烧的房子》(House on Fire)。这篇文章由Jane Weizhen Pan和Martin Merz自中文翻译为英文,中文版经作者本人审订。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