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捷安特创始人的梦想:让台湾变成单车骑行之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uild - Release - Deploy

Automate your build process. Integrates with 50+ Dev tools.
From our sponsors
捷安特创始人的梦想:让台湾变成单车骑行之都
Sep 3rd 2013, 00:15, by AUSTIN RAMZY

台湾台中——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Giant Manufacturing Company)成立的地方,周围是翠绿的稻田,还有土地庙,骑车走一小段便能听到南海的波涛。但在很多年里,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King Liu)一直不喜欢骑车欣赏四周的美景。他骑着新车转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车子的一切正常。

历经几十年的奋斗后,捷安特的确一切正常。现在,按营收计算,捷安特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商。去年,捷安特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荷兰的工厂生产了630万辆自行车,营收1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捷安特不仅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自行车,还为像崔克(Trek)、Scott和Colnago这样的大品牌供货。

作为捷安特的董事长,现已79岁高龄的刘金标每天依然要投入10小时到工作中去。在过去40年里,他的工厂每年都要生产数以百万计的自行车,到如今,他终于开始享受这些自行车了,每天骑车让他身形匀称,肤色呈棕褐色。刘金标一头花白的短发,手腕上戴着一个心率监测仪,他以这样的形象,成了台湾自行车骑行热潮的代言人。

他说,"我担负着让台湾成为单车骑行之都的使命。"

从2007年开始,台湾的自行车销量猛涨,自行车道也增加了,台湾最大的两座城市台北和高雄也已发起了自行车共享项目。其中的每一步,刘金标都在坚持不懈地推动。

他从小镇工匠到业界巨人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台湾及其经济发生的更大转型。台湾曾是一个产品遍及全球的世界工厂,默默无闻地为外国大牌企业生产自行车、手机和电脑,但现在,台湾已经有了像捷安特、HTC和宏碁(Acer)这样的企业,它们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变成了全球品牌。在取得这种成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它们能否维持领先地位,继续创新

对刘金标而言,答案不仅在于卖出更多捷安特的产品(不过他的骑行倡导运动肯定有助于销售),而且要关注自行车可以怎样减少污染、让人们更健康,以及帮助城市更好地运行。"对他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成功的公关,但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这个,"台湾最大的电话公司中华电信(Chunghwa Telecom)前董事长贺陈旦(Ho-chen Tan)说,"他向人们展示出,即使到了他这个年龄仍然能这么做。他的鼓励和身体力行是人们追随他的动力。"贺陈旦也经常骑自行车。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刘金标的转变,和许多像他这样的骑行者一样,是受到了2007年上映的电影《练习曲》(Island Etude)的激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环台湾骑行的故事,剧中重复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看了那部电影后想,那句台词是在批评我,难道不是吗?"刘金标说,"那时我73岁,我想,如果现在不骑车,我就永远都骑不了了。"于是,他接受了电影的挑战,计划进行一次环岛骑行。

他进行了六个月的训练,但他坦承这并不够。在2007年那次环岛骑行时拍摄的照片上,他圆圆的肚腩将运动衫撑得鼓鼓的,脸上一幅愁容。"哎,那次骑行真的很惨,"他说,"我后背痛、睡觉时会呼吸暂停,还有高血压等等,都是老人家的问题。"其间他有一次被车撞倒并擦伤,不过他坚持了下来,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575英里(约925公里)的旅行。

在生意上,他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决心。从一所技术高中毕业后,他尝试过好几个行业,包括运输、化工、食品进口、五金器具。后来,在1972年他决定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一个自行车厂。那时,他38岁,依然受困于之前一次创业的损失。那是一家位于海边的鳗鱼场,在一场台风中被毁。

"头四年我们根本没有订单,"他说,"台湾货的形象很糟糕。"

他幼时台湾还在由日本统治,他也因此学会了说日语。于是,他前往日本了解当时一流的自行车制造产业。重大突破出现在1977年,当时,捷安特的执行长罗祥安(Tony Lo)与美国的标志性品牌施文(Schwinn)达成协议,为该品牌制造自行车。

后来,施文既成了捷安特的优势,也成了它的软肋。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自行车销量猛增。1980年,在施文芝加哥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后,捷安特成了施文的主要供应商。到80年代中期,施文三分之二以上的自行车都是由捷安特制造。

后来,施文决定找新的货源,并于1987年与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签订协议,在距离香港不远的深圳生产自行车。"我们被吓住了,"刘金标说。鉴于捷安特75%的订单依赖施文,它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捷安特开始把精力集中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上,在欧洲和美国设立了业务部门。捷安特牌自行车的销量逐渐提升,同时施文开始走下坡路,并于1992年申请破产。行业顾问杰伊·汤利(Jay Townley)说,施文从未能依靠在中华自行车公司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汤利当时是施文的高管,后来供职于捷安特在美国的分公司。

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认识刘金标的汤利说,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行业的大多数高管都对健康不感兴趣。"所有人都抽烟,所有人都喝酒,"他说,"也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不过很少像你现在看到的这样。"他说,刘金标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舞场高手。

如今,刘金标把心思都集中在了他的自行车上。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捷安特位于中部城市台中的总部骑大约25英里。如果因为下雨或出差而无法训练,他会觉得很郁闷。他说,"我做不到不骑车。"

在环岛之后,在2009年他从上海骑车到北京,行程1000英里。这次的旅程合情合理,因为现在,捷安特的制造部门大部分都在中国大陆。它在大陆设有六家工厂。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地,但中国大陆出口的自行车中,大约80%是由台湾企业拥有或经营的工厂生产的。

尽管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数减少了,但休闲骑行者人数正在增加,使大陆成了一个关键市场。捷安特的战略是专注于质量更好、定价更高的车型,这种战略使得捷安特成了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休闲骑行正在大陆兴起,而在台湾已经十分流行。自2000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里,台湾自行车的年销量都在60万辆左右浮动,在2008年激增至130万辆。现在,台湾人每年要买90万辆自行车。

刘金标相信,街道被汽车和摩托车挤得水泄不通的台北,是台湾成为"自行车骑行之岛"的最大障碍。台北市政府正在拓宽马路两侧的自行车道,拓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努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能吸引骑自行车的人。从9月到5月,"微笑单车"(YouBikes)的月使用量增加到了79万人次以上,提高了近六倍。该计划使用的是捷安特三速自行车,租金每小时不到1美元。

刘金标知道自己有能力吸引人们骑自行车。明年的80岁生日,他计划重走2007年的路线,再次骑车环岛。"我希望向人们展示,我现在比刚开始骑单车时更强壮了,"他说,"如果我的精力比73岁还好,应该是大新闻了。"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