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中国人:再多一些拥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人:再多一些拥抱
May 19th 2014, 00:09, by 狄雨霏

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种种变化席卷中国大地——股市、私人汽车和时装——但有一件事似乎没有变:人们不爱相互拥抱。中国人在身体接触上很保守。

这一点如今也在发生改变。

最近,似乎所有人都开始拥抱彼此了。朋友间相互拥抱,家人间也相互拥抱。以往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拥抱都是外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现在,这种拥抱也可能是中国人发起的。真是时过境迁。

去年,我家孩子的中国钢琴老师首次见到我婆婆,并拥抱了她。婆婆是爱尔兰人,就像英国人一样,并不爱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因此,虽然她很感动,但脸上还是写着惊讶。

教师们也加入拥抱的行列。据《现代快报》报道,由于担心孩子们情商不足,在全球竞争中落后,南京的六合区实验小学去年秋天开设了情商课程。

三年级的作业:今晚拥抱你的父母。《现代快报》称,如今该区已有60所学校开设了情商课。

我请教的朋友中,大多数认为这个变化是因为受了西方人的影响,尤其是喜欢拥抱的北美人。根据《中国日报》最近刊登的一篇名为《学生利用拥抱缓解对立》(Students Use Hugs to Ease Tensions)的英文报道,其他亚洲国家——就连一本正经的日本——可能也受到了影响。文章记录了一群在北京学习的日本人和中国路人的"拥抱活动"。这些学生拥抱了大约200名中国人,目的是增进在东海上存在领土争议的中日两国之间民众的感情。

活动的发起者渡边浩平(Watanabe Kohei)说,"中国人拥抱的时候有点害羞",但是很友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拥抱。在职业场合拥抱仍然不恰当——除非人人都喝大了。eDiplomat网站建议外国外交官不要拥抱中国同行,这个建议很可能说对了。网站警告,"中国人不喜欢陌生人碰他们。不要和他们触碰、拥抱、跨胳膊、拍他们后背或进行任何身体接触。"

在一篇名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拥抱》的文章里,博客作者"珠海阿龙"认为,人们不愿意拥抱是因为可能让人意乱神迷。抱一下异性朋友,"心里会不会荡漾起一丝涟漪?"此外,他说,中国人更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

他写道,"我们希望每一次两性的身体接触都能带来充分的刺激与快感。要是整天逮谁抱谁,把不该抱的也抱了,这种快感就会降低,这是一种浪费。"

2003年,旅美华人作家鲁鸣写了一本题为《缺少拥抱的中国人》的书。

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那时候人们真的几乎不拥抱,即便是在家里。我不记得父亲和母亲拥抱过我。"

他说,"现在已经改变了,我认为这很好。我们可以使用肢体语言文化克服中国人传统上的保守。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接触。一个真诚的拥抱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鲁明把这一变化归因于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媒体、旅居海外的华人和外国文学。他回中国探亲时总是要拥抱母亲和姐妹。

"我妈妈还活着而且身体健康的时候,我总是拥抱她,她也很感动。我的姐妹说,'你可真是西化了',但她们喜欢被拥抱。生命短暂,你不知道下一次相见是什么时候。"

最近从中国飞抵柏林时,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前来迎接和我同机抵达的一对老年夫妇,两代中国人拥抱在一起。

老年夫妇似乎是青年女子的父母。母亲和女儿拥抱了一下。这不奇怪。女性比男性更爱拥抱,在哪都是如此。但年轻男子也上前拥抱了老年男子。老年男子搂住了他,有点僵硬,但满脸笑容。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