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夹在中印之间的不丹民主试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夹在中印之间的不丹民主试验
Aug 27th 2013, 00:29, by 加藤嘉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那条河真干净,看起来污染也很少。哦,没人钓鱼呢。"飞机降落在不丹唯一的国际机场帕罗(Paro)机场,上车走了一段之后,我对陪同人员(以下称"S先生")说。

"国家不允许我们杀动物,所以没人钓鱼。"S先生回答。

"哦,宗教原因是吧?你们不吃肉吗?"我接着问。

"我们吃肉,也吃鱼,全都是进口的。"我们用英语沟通,他曾在印度上学,表达得很流利,稍微带有点印度口音。

"哦,从哪里进呢?"

"基本从印度进来。"

看着窗外蓝天白云下的绿色,我不得不感叹不丹王国很像我想象中的神秘国土。建筑都很矮,反映藏传佛教的传统格式与风格,但正在施工中的新楼也不少。

S先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不丹人。低调,朴实,开朗,这是不丹人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比我年轻一些的他一直在笑,努力对我介绍不丹的文化与国情,从他的语气能够感觉到他很爱自己的国家,并渴望外界人士能够同样喜爱他的祖国。

被中国与印度夹在中间的不丹王国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根据2012年不丹政府统计),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林业、电力、观光业为主。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数据,不丹国民总收入(GNI)为17.9亿美元、人均GDP为2339美元、外汇储备9.54亿美金。根据不丹政府发表的统计,经济增长率为9.4%(2012年)、通胀率8.9%(2011年)、失业率2.7%(2012年)。

"不丹国家建设,尤其经济的九成以上靠印度,水电业是近年的热点,"S先生对我说。我每天喝的特浓咖啡也是印度产的。

查了一下不丹贸易数据,根据日本外务省网站,2011年出口的76%(其他有香港、孟加拉国、日本、意大利等),进口的76%(其他有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是与印度发生的。2007年,印度在不丹境内实施的大型水电项目正式开工,那一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8%。除了经济,更能够体现不丹国家性质的是军事。不丹军队共有1万人(国王军7000人、国王亲卫队2000人、警察1000人),主要是陆军,由在不丹主要城市驻军的"印度军事顾问团"指挥。

不丹与印度自从1949年签订《永久和平友好条约》以来始终处于所谓"特殊关系",在其对外政策上务必接受印度方面的"指挥",这一"指挥"条款在2007年3月该条约修订时被废止,两国则宣布促进的是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不过,据S先生的说法,"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依然受到印度的控制,尤其跟中国的关系上,印度很敏感,警惕我们不要离中国太近。"

平时住在首都廷布(Thimphu)的S先生对我说,"我家乡在不丹东部,从廷布要坐一天的车,由于我们的交通很落后,中间没什么路,就必经印度回家。"

我很惊讶,问他"印度方面不给限制吗?",他微笑着回答说,"没有啊,就走国内一样,自由进出。"不难看出印不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忽然间使我联想的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特殊关系"。

我在廷布买当地报纸,5份才1美元。在我看来,不丹的报纸内容比较丰富多元,大部分是英文撰写的,说明不丹的英语普及率不那么低。由于我逗留的6月上旬正好是2008年不丹迎来民主选举之后的第二轮议会选举(7月13日)的预选阶段(从四个党选两个党),各家媒体围绕政党政治的报道也很热烈。

廷布市中心有一座楼,门口写着不丹王国信息交流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这座不丹传统建筑的门口挂着大海报"Media Center-Parliamentary Election 2013"(媒体中心——2013议会选举)。我在门口向穿着不丹传统服装的中学生询问,"这里是干什么的地方?"这个看起来只有16岁左右、有些腼腆的年轻男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答说,"这里是政府与媒体相互交流的地方,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他表现出的成熟令人佩服。

不丹城乡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相当吸引眼球的选举宣传板,政党和候选人在那里贴海报,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等。每一位公民都持有投票人身份证(Voter Photo Identity Card),这张卡片是为投票而必带的身份证明。不丹政府规定,选民要回有户籍的地方投票。据我观察,选民的投票意识很高,我这次结识的当地朋友除了一些工作地离出生地太远,无法专门回去,基本都回老家参与了投票。

我买到的报纸有《Bhutan Times》、《Bhutan Today》、《KUENSEL》(据当地人说是不丹销售最大,最有人气的报纸)、《Journalist》、《Bhutan Observer》、《Business Bhutan》等。一目了然,这些媒体都以批评政府与政策为办报风格。例如,我从不丹离境时带出去的《Bhutan Times》(2013年6月2日)的社论"Two Pass First Hurdle"(两党通过第一关)中写道:政党和和候选人应该因其民主精神和给公民提供民主选择而得到掌声。没有选择的民主不能叫民主,这一点本身将成为新党和其候选人的重大壮举。

当地人告诉我,"自从2008年民主化以来,不丹媒体发展得很迅速,媒体可以批评政党和政府的任何举措,唯一不能批评的就是国王夫妇,这是底线,其他都可以。"

我在居留期间访问的几乎所有场所,包括餐厅、酒店、学校等都能看到国王夫妇的肖像画,国王对不丹国民来说无疑是可尊敬的神圣存在,大家以崇拜国王为荣,并认为,"只要国王夫妇在,我们就能幸福安康。"不过,通过跟当地百姓的交流,我也深有感触,不丹"国王"与"国民"之间的距离没那么疏远(至少比日本天皇与国民之间的距离亲近很多),百姓也经常在这样那样的庆祝场合接触国王夫妇,两者之间有着一种亲近感。

同样以天皇作为"底线"的民主国家日本,其国民对不丹国王并不陌生。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官方数据,2010年,向不丹给予政府援助最大的是印度,其次就是日本(三,丹麦;四,澳大利亚;五,奥地利),在不丹居住工作的日本法人有144名(2011年)。

日本国民则很认同不丹代替GDP提倡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量)这一"发展哲学"。作为GNH的具体内涵,不丹当局推出四个理念:一、经济增长与开发;二、保护文化遗产与继承传统文化;三、保全丰富的自然环境与其可持续利用;四、"良治"(良好的统治),背后的思想是"开发国民的幸福",即幸福是可开发的。

沿着没有人钓鱼的河边跑步,中途看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几家国际组织的办事处。一名白人从对面跑过来,我主动打招呼,并问他在不丹做什么。他是瑞士人,在与人权有关的国际NGO工作。他向我介绍说,"自从2008年不丹民主化以来,国际组织也逐渐进入不丹,我们在与当地政府协调的前提下改善不丹人的生存方式,配合建立公民社会。以前这里不民主,所以我们也不好进来,但一旦放开了,我们也有数怎么工作。"

我在S先生的陪同下从廷布坐车前往距离72公里的Punakha县。1955年以前,不丹的首都就设立在Punakha,后来迁都到廷布。我们本来打算用2小时左右到达Punakha,但路非常不好走,根本没有铺好,中途还遇到滑坡,结果用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我在不丹期间时刻感觉到,该国的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铁道,没有高速公路,国家依然处于"原始"阶段。

Punakha的海拔为1200米左右,比起海拔2300多米的廷布,呼吸起来轻松很多,湿度也较高。从山上了望,到处都是为农业用的水田,一片的绿色使我想起家乡伊豆半岛的风景。参观完当地寺庙,我站在小山丘跟S先生聊天。

我问他,"你怎么看不丹正在推进民主政治的现状?你们从中获利吗?"

他既自信又肯定地回答,"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言论自由和媒体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着我们百姓的知情权,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获得正确的信息。这一点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现在知道,一个国家只有民主,百姓才能参与这个社会,国家才能繁荣。民主化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

我在位于廷布的国家图书馆翻到了一份杂志《The Bhutanese》的一篇报道(2013年5月29日),标题是"Democracy requires informed participation by all the citizens"(民主需要所有公民的知情参与)。我访问过的两所大学Royal Thimpu College和Paro College of Education的学生们也相对积极地讨论"推动民主需要年轻人的政治关系与社会参与","实现民主需要有质量的舆论环境与和高素质的公民教育","民主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等议题。

我对S先生说,"看看东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很多是先发展后民主,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推动政治开放。不丹正好相反,别说经济发展,最起码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建设好(在我这次访问过的农村,许多地方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有了民主化的政治环境,你觉得这个顺序适合你们追求目标吗?"

他毫无犹豫地回答说,"是对的。有了民主,才能发展。尤其对不丹人来说,GNH才是发展哲学,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发展,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内心的幸福。我们不羡慕那些快速发展而享受物质的国家,我们走自己的道路。"

听完此番话,我突然想到一个疑问,"对了,你们的国王参与政治吗?"

二战后,日本的天皇变成不参政的国家象征。我想了解不丹国王与政治之间的战略纽带。我在不丹交流过的有识之士基本清一色地表示,"国王不直接参政,首相是国家实际上的一把手。不过,我们的国王有责任和意愿从GNH的角度维护不丹发展的方向,在这一点上,国王与政府部门的各个大臣之间经常沟通,国王也不时提出意见。"

我在政治中心廷布有机会参观首相和大臣等国家领导人办公的传统建筑,国王夫妇居住生活的"王宫"(带着庭园,面积不大,很朴素)离此座办公楼很近,徒步不到5分钟。在我眼中,其距离暗示着不丹王国的决策机制。

S先生在小山丘上给我解释国王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直接推动民主化进程的是现在的第五代国王,但早在1972年,他的父亲,16岁登基的第四代国王就已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试图把"王政"转变成"君主立宪制",深刻地影响了2006年12月第五代国王登基后强有力的民主政治。"

我接着问他,"到底是什么因素让第四代及第五代国王认为需要搞民主呢?背后肯定有过与客观环境密不可分的成因吧?"

他想了一会儿,开口说,"这是很好的问题。他们父子意识到,在自己任内,非民主的王政应该不出现什么问题,但倘若自己人退了以后,坏人开始统治,不丹就变成不稳定的,有可能陷入自我崩溃的地步。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局面发生,父子主动放下自己的权力,有战略地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在大约10天的居留期间,凡是遇到能够沟通的当地人,我都尽量询问"你认同民主吗?民主给不丹带来好处吗?你喜爱民主吗?"这类问题。出乎意料,没有人说民主不好,没有人否认民主对不丹的好处,真的,一个人都没有。

我想起1年半以前去印尼调研时,接受我采访的过半数当地人不认同2004年第一次实现总统直选之后的政治生态,认为腐败严重了,政府的问题也纷纷披露出来,反而怀念之前苏哈多独裁期间(1967-1998)"政治稳定下的高增长环境"。

为什么不丹人不怀念"独裁"呢?我一边观察不丹人的生活方式,一边猜想,这恐怕跟"发展前搞民主"的顺序息息相关。不丹人的生存压力明显比那些东亚其他新兴发展国家地区谋求"物质现代化"的人们要少很多,不丹人在特殊的发展哲学与宗教环境下追求"幸福指数"和"精神家园"的谋生方式似乎适合自由民主主义下的渐进发展,而不适应独裁统治下的高速增长。

当然,不丹也不是完美的文明。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它必然面临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离开不丹前的最后一天,我在帕罗县城内溜达,走近市民们的草根生活。我在几个小卖部看到非法香烟交易(在不丹,烟是不被允许买卖的,所有公共场合,尤其大学校园内禁止吸烟);看起来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天天聚在一起玩儿,在公共场合随便扔东西,乱喝酒;县城的氛围充满人情味儿,垃圾却无处不在,只能用"脏乱差"来加以形容。

至少在亚洲,不丹已经堪称主动放弃盲目的物质发展,追求幸福指数,并为此选择"先民主后发展"的"最后的文明"。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不断渗透的时代里能否坚持自己的初衷,从而规避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同质化发展?从我这次不丹行判断,并无明确的答案。一方面深信不丹人对自己文明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也怀疑不丹人能够彻底抛弃所谓"现代化"。

我离开不丹后大约一个月。7月13日,不丹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二次民主选举。离境之前,当地有识之士,包括S先生纷纷对我表达,"执政党(和平繁荣党:DPT)恐怕赢不了,反对党(人民民主党:PDP)会夺取政权"的预测。作为理由,他们大多数提出国内建设上的问题与矛盾。政府的经济政策是被选民批判较多的一项,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深受关注与批评。

结果,2008年第一次选举时仅获两个议席的PDP以32:15的比例打败了DPT,不丹实现了政权交替,以实践证明了不丹的政党政治是"民主"的。7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大选前作为不丹传统盟国的印度宣布停止对不丹的家用燃气和柴油补贴,以表达对不丹执政党"亲近中国"的不满。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辛格14日向PDP领导人表示祝贺,印度将继续和不丹保持一种"特殊关系"。

我不好断言印度的态度对选举有多大影响。一般来说,在任何国家的选举中外交因不好拉票而难以成为焦点。不过,从不丹在其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一直依靠印度的现状,以及将来深化与中国的关系的前景看,对于不丹社会来说,与这两大邻居的外交关系实际上是个内政问题,它不仅决定不丹人的物质生活,还影响其文明的发展道路。

有一次,我跟熟悉外交问题的不丹官员交流,讨论不丹何时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我表达我的初步看法,"对中国来说,人口仅有72万,又不鼓励迅速开发的不丹是缺乏经济吸引力的。不丹民主化之后,中国从政治的角度谨慎对待与不丹的关系,将有限度地促进观光领域等民间交流。我不知道,对正在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不丹来说,与中国这一非民主的GDP大国打交道是否也有负面的影响?从宗教自由的角度看,不丹政府并非认同中国共产党强势的宗教政策?"

他回应说,"不丹很重视对华关系的,只要时机成熟,将会推动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对西藏曾经的强势政策,我们在意,但不放大。当前我们无法着急建交的最大理由还是来自印度。印度高度警惕我们离中国太近。"

走之前,我跟S先生聊天,问他"你接下来做什么?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打算到尼泊尔学习中文。"我有些吃惊,接着问:"哦,是么,为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不好说,还是为了饭碗。"

我带着怀念离开不丹,无论如何,这里的自然与人民是我从未见过的,那么地纯净而朴素。作为欣赏GNH发展哲学的日本人,我由衷渴望不丹人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后"日本作家,曾在中国学习、生活近十年,著有《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日本镜子》等,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三国+1"是加藤嘉一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专栏,记录他对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及其互动的观察与思考。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