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陈一谘病逝美国,曾为赵紫阳智囊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陈一谘病逝美国,曾为赵紫阳智囊
Apr 28th 2014, 04:11, by 储百亮

4月14日,陈一谘在洛杉矶客死他乡,享年73岁。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协助改革中国经济,后来又为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抗议活动辩护,由此被视作反革命分子。

陈一谘的妻子萧雨说,他死于癌症。

陈一谘曾就职于一系列研究机构,以政府高级顾问的身份推动改革,意在重塑中国,使之参与更广泛的贸易。他赞成的一项争议性措施是结束农村地区的公社制度,让中国人重新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

"他是通往新思想的桥梁,"曾于1979年以学生活动人士身份与陈一谘见面的王军涛(音译)说。客居美国期间,他和陈一谘的友谊得到了延续。

"陈一谘认为,在共产党对自己的方向举棋不定的时候,就有机会对它施加影响,"王军涛说。"在把新人和新思想引入体制方面,他拥有很大的幕后影响力。"

陈一谘曾任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并且成为了赵紫阳的亲密盟友。赵紫阳曾担任总理,后来出任党的总书记。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说,陈一谘"为早期的改革注入了活力"。傅士卓认识陈一谘,并曾撰写关于他在中国改革中所起作用的文章。

然而,到了1989年,学生领导的抗议活动在全国各地爆发之后,陈一谘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党内强硬派非常愤怒,极力要求做出强硬回应,以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领导人则倾向于采取更和缓的方式。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支持强硬派,赵紫阳被排挤出局。

陈一谘当时想把知识分子和党内温和派团结起来,为学生提供支持,同时力图化解这场危机。

1989年6月4日上午,连夜穿过北京城的士兵向阻止他们进入天安门广场的人群开枪之后,陈一谘辞去了党内的职务,以此抗议政府的镇压行动。然后他开始逃亡,先是逃到香港,随后到了法国,最后来到美国,继续宣扬中国应进行民主改革的主张。

他曾经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加入了有其他流亡人士参与的普林斯顿中国学社(Princeton China Initiative),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研究。

"即便流亡国外,他的主要精力和工作仍然集中在改革中国方面,"曾参与天安门广场抗议运动的吴仁华表示。他也在1989年之后离开了北京,并在洛杉矶定居。"陈一谘是离开中国后变化十分明显的人之一,人们愿意听他的意见,因为他曾是体制内的人物,知道这个体制是如何运作的。"

1940年,陈一谘出生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是一名水利工程师的儿子。他后来被北京大学录取,开始研究物理和中文。1965年,他上书共产党领导人,质疑盲从毛泽东的合理性,随后便被划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与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年轻人一样,他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绝大多数农村民众极端贫穷的状态。1979年回京之后,他作为农村政策顾问一路晋升,最后被任命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负责人。

除妻子之外,陈一谘在世的家人还有与前妻所生的女儿吴笙。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